10月14日,在上海海事大学举行的2015年中国航海学会学术年会上,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林榕介绍,航海领域是卫星导航系统关系**密切的应用,自2012年底北斗系统提供区域服务以来,交通运输部于2014年启动航海领域北斗应用示范工程。有统计表明,北斗已成为海上搜救工作的“利器”:对遇险对象的搜寻效率提高30%以上;救捞系统的管理能力和救助调度能力明显提升,人命救助成功率达到98%以上;节约近1.5亿元的人身伤害赔偿费,为涉海企业和人员减少数十亿元的遇险财产损失。
以北斗的终端应用为例。交通部启动的示范工程将研制并推广40万套北斗水上遇险报警手机。据介绍,这款专门针对水上作业特殊环境而研发的手机拥有较高防护等级、支持一键报警。“水上遇险报警手机研发后,技术人员还在开发全新的终端产品,比如将具有定位功能的芯片直接安装在救生衣上。这样一旦有海上作业人员遇险落水,借助北斗的精准定位,就能迅速开展搜救。”此外,借助示范工程,海事、救捞的公务船舶上也安装400套北斗船载终端,对北斗系统在海上搜救领域进行实验验证和示范应用。
在海洋渔业领域,有超过5万艘渔船安装了北斗终端。北斗的定位和短报文功能能为渔民提供经济可靠的通讯手段,同时也为渔业管理部门开展渔船监控、播发渔业相关信息提供了途径。此外,交通运输行业目前还在开展一系列全新的北斗航海探索应用,包括航标遥测、潮位观测、使用北斗短报文播发航行安全信息等均取得良好成效。
按照林榕的看法,在示范工程带动下,交通部将逐条研究、推动将北斗系统作为我国船舶通讯导航设备的标准配置。
相关评论